中南部篇——駕得樂?
文﹕趙永佳
明報「教得樂」2012年9月4日
我和老大去了哥登堡期間,老媽租了七人車和老二、老三開始「自駕遊」。她從未在外國開過車,不過英國的道路系統和規範與香港相似(如大迴旋處就是承襲英國),所以膽粗粗頂硬上。我則擔任領航員工作,負責看地圖和聽取衛星導航系統(GPS)指示。
為了省錢(GPS要千多塊港幣租金),GPS由老媽大哥借出,但系統資訊不是最新,我們好幾次吃了苦頭,走到死胡同。而且GPS的英語指示自成一套,我們也花了一點時間來適應。
不過,習慣之後,漸漸發現自駕遊的樂趣。例如即日來回曼城造訪幾個景點,包括上次提及的文德蘭達(Vindolanda)、在列斯附近的國家煤礦博物館(可以深入地下礦洞)、及在伯明翰附近的吉百利巧克力工廠。孩子都讀過Roald Dahl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很期待參觀真的巧克力工廠,這些地方若不開車,是很難去到的。
切斯特一景 -- 典型英式幽默
切斯特的羅馬古蹟
到了斯勞,住進了一家連鎖旅館的家庭套房,房間較小,只有兩張牀,老二自告奮勇睡沙發。從斯勞出發,老二和老三先去Legoland,同日我和老大則坐火車前往倫敦的平價潮人聖地Camden Town,走了一天,進一步了解老大的潮流品味。翌日,老大和老二到了新景點《哈利波特》電影廠參觀,但老三就沒有興趣了,唯有開車和他去一家大玩具店參觀。
改變英國種族既有看法
在這裏最大的發現,是英國中南部已完全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餐館酒店附近有清真寺和印度廟,所有前線服務業(火車站、酒店、超市)的從業員幾乎都是有色人種,白人可謂絕無僅有。在一家我們非常喜愛的全國連鎖烤雞店Nandos,由服務員到顧客差不多都是有色人種(我們就解釋說雞對不同宗教如伊斯蘭和印度教都是比較「安全」的食物),這當然改變了他們對英國是白種人國家的既有看法。
我們也適時和孩子(尤其是老大和老二)進行通識教育,例如在切斯特目擊白人青年在遊樂場欺負幾個南亞裔婦女,故意把足球踢向她們。在曼城舅父的店裏,舅父母解釋當地的社會現况,如失業嚴重,那地區的居民大都是靠福利為生,少女懷孕非常普遍,族群關係很緊張,孩子也目睹一群白人青年欺凌附近一家印度餐館,在門外叫囂,並以足球打碎餐館的大玻璃。舅父的店外長期有一班無所事事的青少年聚集,他和這班青年的家長關係不錯,因此並未受到太大滋擾,店外的大玻璃完好無缺,但店後的幾塊小玻璃窗就不能倖免了。
我們於是和孩子解釋,在貧富懸殊、經濟不景、青年失業嚴重下,族群關係緊張是必然結果,但也要他們明白英國族群衝突的階級性,因為衝突雙方往往都是窮人。我們也乘機解釋英國這類社會問題,雖然在香港不算太嚴重,但香港的貧富差距和青年失業問題也是逐漸浮現。
在一些地區,如北區和深水埗,南亞裔的移民也不斷增加,好讓他們將來不會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