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本文經編輯後刋登於FAM樂活.家(第十八期)2013年十月號 )

兒子與星兒同行之路

: 趙永佳 何美儀

起初只是從其他家長口中知道老三「小肥羊」鄰班有一位很特別的同學「北極熊」。上課時他會不安於位,亂跑大叫,小組活動時不會和人合作,甚至不時會踢其他同學或他們的椅子。開課幾個月後,在一次家長會活動中,老媽和北極熊的媽媽相遇,才嚇然發現,原來她是老媽中學的師姐,甚至她們兩人的姐姐也是同學!
相認之後,我們才知道,北極熊有自閉傾向。很慚愧,一直以來,我們對有「自閉」傾向或其他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 SEN)的小朋友(所謂的特教生)的認識,其實都只是來自一套日本漫畫,已故漫畫家戶部敬子的《與光同行》,我們對自閉小朋友沒有親身經歷,只是覺得日本漫畫真的很厲害,作者可以把這樣的題材發展一個如此感人(催淚)的故事。
北極熊媽媽後來請小肥羊幫忙,當北極熊一個行為治療的伙伴,在他的訓練過程中當訓練員的助手。簡單來說就是和北極熊一起玩,但需要按訓練員的指示製造一些特別情境,例如故意發脾氣,或和他爭奪玩具,好讓北極熊學習基本社交技巧,如何和其他人相處。老媽對行為治療一竅不通,只覺每星期一次的兩小時訓練,對小肥羊來說也不過是玩耍的時間罷了。這也開始了我們與北極熊的一起同行、成長之旅。一路下來,三年了,兩位媽媽慢慢也發展了深厚的感情,在教養孩子的路上互相支援並分享、體驗。我們不知不覺間,亦和小肥羊一起進入了自閉孩子的世界。
我們是中產家庭,老大、老二小學唸的是直資學校,除了一兩個有輕微行為問題的同學之外,其實身邊很少SEN的同學。小肥羊唸的卻是一家較基層的公共屋邨小學,學校裡有頗多的同學有不同的特殊學習需要,有學習障礙,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有閱讀障礙,也有不同的情緒問題和自閉傾向。我們很感恩,透過老三,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社會的多元和不同階層家庭的處境。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發現了很多現在所謂融合教育的問題。融合教育的原意當然好,先進國家的做法也是要融合教育,但可惜在香港畸型的教育生態及失敗的政策下郤製造了一個個的悲劇。老師對特殊學習需要的認識很表面,依照教育局的最起碼90小時的培訓,根本沒可能掌握到如何處理不同特教生的行為和需要。北極熊父母在小一爭取了一年,在小二終於獲教育局派遣一位課堂助教,協助他上課,但這位助教其實只是一個剛中七畢業的年青人,熱誠有餘但卻苦無方法,只能在課室和北極熊不斷「兵捉賊」般追逐讓他安坐。小四年中,北極熊實在無法在主流學校再捱下去,功課、課程、默書、考試全都令北極熊和媽媽都發瘋了,唯有轉校至私立特殊學校。
老媽常說,「小朋友幫助別人,自己心靈也會得到了滋養」。當然他不是百分百的天使,他也會和北極熊吵架、爭奪玩具。但總的來說,他知道無論在甚麼時候也應該當他的伙伴,在他身邊幫忙。北極熊比較自我中心,並不很懂得如何和小肥羊一起玩,但小肥羊卻是接受了要當北極熊身邊的「小天使」角色,視他為好朋友。對大人來說,要「照顧」別人,聽來有點傲慢,但一個小朋友能接受並甘於去「照顧」別人,卻並不容易。為了讓他明白北極熊的處境,我們常和他解釋不同人會有不同才能、不同需要,所以我們如果比別人有多一點的才能,少一點需要,就應該要為自己的福份而感恩,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
在小三轉校前,我們和小肥羊商量,他會問媽媽:「如果我轉了校,那麼北極熊會甚麼樣?」又有一次,他們一起上學時,北極熊撞到一位低年級的同學,對方的家長正想發難,他居然會立刻對那位家長說:「對不起,他是有自閉傾向的,他有時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當老媽把這兩件事告訴北極熊媽媽時,兩位媽媽也是眼有淚光。北極熊媽媽也很開心他們慢慢成為好朋友,這段友誼對自閉兒來說很不容易。有一天,北極熊媽媽興奮地丶眼泛淚光的拿了一篇作文題目為"我的好朋友"給我看,平時北極熊有一句沒一句的,只寫上廖廖數字,這次居然完完整整的描寫小肥羊,結尾寫着:「我們常常一起玩,我希望我們永遠都是朋友
小肥羊的同理心,在同齡小孩中相當突出。他在足球隊中對隊友,尤其是年紀較小的,都會做好大哥哥的角色,甚少埋怨隊友踢得不好,反而會不斷鼓勵和提點。他在家中年紀最小,從前我們擔心他會很「BB」,太依賴別人,但事實是他卻是我們三個兒子中最會照顧他人的一個,在他協助北極熊訓練的期間,其實他自己也成長了不少。真的很感恩,北極熊讓他體驗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讓他更明白自己和別人的限制。
認識了北極熊,我們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也長了不少見識,知道其實他們當中有很多不同情況、不同需要,也突然發覺,原來身邊也有很多小朋友是有類似處境。但最想不到的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家中也有這樣的小朋友!老大和老二都在直資學校上小學,後來轉到國際學校,所以在他們的同學當中特教生本來就很少。老大學東西比較慢,但也應該沒有學習障礙。老二則自小非常活躍、專注力較低,但因為他也是資優生,所以我們一直以為這是資優孩子的通病,只是一直為他找一家比較「寬鬆」的學校,後來找到屯門的「自然學校」,在那裡包容的環境下,他也好像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中學轉到國際學校,起初他好像沒大問題。直至到了十二歲左右,他的青春期開始,行為問題又再次出現。
上課和做家課時完全不能集中、暴躁、常埋怨大人很煩厭、沈迷他有興趣的事情(如電腦遊戲),是當時他的主要問題。當然這些現象在很多青春期男孩身上也會發生,但老二的問題似乎特別嚴重。暮然發現,老二和北極熊好像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記憶力超強,但也超級固執,非常自我。於是我們後來就把老二帶到心理醫生那裏,在一連串測試下,結論是他患有ADHD(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而且極有可能是遺傳的,因為老媽的二哥,甚至老爸自己其實都有一些類似的徵狀。他去年開始服藥,大半年下來情緒和行為問題改善了不少,學業成績突飛猛進,也控制了情緒。我們不是要危言聳聽,恐嚇說很多小朋友其實也有特殊需要,也不是要為心理醫生宣傳。我們明白那類控制情緒的藥物有一定副作用,而且老爸也是沒有吃藥看醫生之下在社會上適應下來。不過,我們感受到經驗和知識的重要,如果沒有和北極熊相處的經驗,我們也不會對身邊人和事有這樣的察覺和全新體會。我們原意是幫助他人,但最終幫的原來是自己。
小肥羊與北極熊同行四年,得益最大的可能是我們一家。退一萬步說,單單是我們和孩子們明白、接受社會上的多樣性和差異,已是上了重要的一課。將來他們在社會上生活,學懂不同人(包括他們自己)都可能會有不同處境、不同的需要,能和他們合作、相處,我們就已經很欣慰。但願小肥羊和北極熊一路「同行」下去,一起成長。
和北極熊相處,再回頭發現老二的特殊需要,我們深深體會社會是非常多元。我們很清楚,社會仍然會由「主流」和「正常」所主導。在香港,社會主流對「另類」並不是完全排斥,但也不太寬容,而是更接近「無視」或「忽視」。不過,這也掩蓋不了近在咫尺,就在我們身邊存在着的各種差異。現在的融合教育政完全破產,容易令特教生、學校(老師)、其他同學(家長),出現三輸的情況。如果學校配套資源不足,老師專業訓練不足,不但令特教生受害,他們「正常」的同學其實也要受苦。當然讓特教生融入主流也是我們的理想,但他們的處境千差萬異,其實我們要因應不同特教生的需要而訂立不同的教育方案,也必需要足夠、到位的支援。
北極熊在主流學校掙扎了四年多,最後也是要轉到特殊學校,北極熊的媽媽和他一起奮鬥了這麼多年,外人難以想像當中的壓力和負擔,父母親的大愛在此表現無遺。北極熊很幸運,家境環境不俗,父母的教育程度也高,但我們在老三的學校中碰到的其他特教生,尤其是來自基層的,他們的處境就更艱辛。老媽五月時在立法會的融合教育小組公聽會旁聽,心也疼得不得了。特教生媽媽哭訴兒子在學校不斷被同學欺凌,更因追不上課程要求或交不出家課不停被老師懲罰。老媽落淚了,不但為特教生的痛苦學習和媽媽們的辛酸經歷,更為那些欺凌者,袖手旁觀的孩子們心胸眼光的狹窄感到悲哀。
中產父母花盡心思為寶貝孩子舖好前路,希望孩子能與世界接軌,藝術、體育、知識、思維多方面才華自幼訓練有數。但孩子的憐憫心、同理心並不是數個課堂就能培育到。如果班裏有特教生,就是最好的機會讓孩子明白幸福不是必然的道理。

「德、智、體、群、美」的全人培育,我們要警惕自己有否偏頗了。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明報「童悅讀」2013年10月8日

接受名字 接受自己

你喜歡你的名字嗎?其實我不太喜歡我的名字「美儀」,意味着美麗的儀態,可惜我就是沒有呀!但名字是父母給的,就算那麼不貼切,也感謝他們對我的一份祝福。

12歲的Rainbow也極討厭自己的名字,她覺得自己內向的性格,完全不符合為人帶來歡樂和希望的彩虹。她的同學也常常取笑她的名字,在她身邊高唱Over the Rainbow

跟很多青少年一樣,Rainbow也有點嫌棄父母。爸爸很喜歡狗,工作就是「放狗」,每天替鄰居帶狗在街上走。難得寓興趣於工作,Rainbow卻引以為恥。媽媽打扮入時、談吐有趣,還是一位教學出眾的英老師。Rainbow應覺得自豪才對,但媽媽任教的學校正是她要轉讀的學校啊。你喜歡媽媽在你的學校任教嗎?如果同學知道了這關係,會有什麼反應呢?

Rainbow個性害羞又內斂,要離開舊友轉到新學校,實在難受不已,該如何部署面對新環境呢?就如這書名一樣,她決定把一切都變成秘密。她給自己起了另一個名字Rosie,並決意藏起她和父母的關係。可惜「紙包不住火」,校長在開學後不久的早會揭穿了她的秘密。在全校的驚訝聲中,Rainbow崩潰了,躲在洗手間嚎哭。最後,師姐和新同學伸出諒解之手,讓Rainbow重新接受自己,自己的名字和奇特的父母。

初看這書覺得很不是味兒,女孩子真麻煩。習慣跟3個兒子相處,遇到難題都是有話直說。女孩子跟男孩子真的大不相同嗎?向14歲的老二請教,他劈頭一句﹕「跟女孩子相處,要很小心啊!她們有時口不對心,有時直言不諱,還是記仇高手。」真的假的?年輕的我不是這樣的呀!(又或我忘記了。)

跟着孩子成長
跟孩子相處是一門高深學問,我每天都在學習。在此想介紹台灣青少年輔導專家盧蘇偉,他發現許多父母都沒有跟着孩子成長,還在用孩子8歲時的教法,把「管」當做「愛」。他建議父母在孩子9歲起要慢慢放手,學習信任和賞識孩子。只要青少年情緒對了,什麼事都可以如願,否則只是跟孩子鬥牛,在家製造情緒垃圾,不但輸掉了家庭品質,還毁了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

說回這本書,作者Karen的著作多以女孩子為主角,Ally's World系列是她的傑作,但篇幅較長,而Rainbow則較適合初中孩子閱讀。在網上找到出版社設計的教材,老師可看看是否合用。
網址﹕www.barringtonstoke.co.uk/resources/Running_from_the_Rainbow_Resources.pdf

Book Info:
書名﹕Running from the Rainbow
作者﹕Karen McCombie
插圖﹕Jessica Secheret
出版﹕Barrington Stok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