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不做怪獸家長﹕難為了資優孩子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中)

不做怪獸家長﹕難為了資優孩子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中)
明報 2011717日星期日
趙永佳 何美儀 

【明報專訊】如果你家有個資優兒,你會感到欣慰嗎?報章上不時報道一些資優生的卓越成就——14歲入大學,年紀小小就考獲國際音樂/數學大獎……這些都令很多香港父母更用力為自己的孩子「鋪路」,要證明自己的孩子也是資優之列,也造就了大大小小的資優培訓課程和中心。我們的老二(快十二歲)就是一個資優兒,但當你知悉他在主流學校的痛苦經歷後,你可能也會跟我們一同長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願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

老二自小就很聰明,學什麼也很快上手,廣東話、英語都非常流利,幼稚園輕輕鬆鬆就應付過去。我們本來不太擔心——單是老大就夠我們頭大了,也沒有太多時間放在他身上。因此,到了他升小一的時候,我們沒想太多就把他放到老大小三時就讀的那家直資學校。他在那裏同樣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小一,碰到一個非常棒的班主任兼中文老師,對他愛護備至,連他在班上偶然脫線的行為也非常包容。可惜無獨有偶,同樣到了小二時,學校的態度又開始轉變,比較強調教室內的紀律,所以老二就成了眾矢之的、老師投訴的對象。起初我們還以為他真的是生性頑皮,還希望和老師和學校方面加強溝通來幫他慢慢適應。後來在其他家長的建議下,帶他去做了一個智商評估,結果發現他的IQ達到150,每千人中只有一個。和他做測試的心理專家也和我們說,這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碰到較多困難,在旁人眼中也必然是行為問題多多的頑童。

孩子IQ 150難適應主流學校

我們把這情况通知班主任,滿以為校方對老二會多些包容,但事與願違,他在以後的時間卻儼然被老師標籤為搞事分子,屢次要他寫悔過書。記得有一次,他把老師遺留在桌上的回形針撿起來做一些小手工,班長就舉報說他「偷」了老師的東西。老師沒有和他談過,就罰他寫悔過書。我們覺得很無奈,他在班上的日子也愈來愈難過,每天上學變成一件痛苦的事,在課室裏的行為亦幾近失控。於是,「孟母」又再出動。這次她豁出去,徹底放棄主流,希望找一家容得下老二的地方。她平常注意環保的信息,偶然知道一家剛創立的實驗學校。

這所在屯門的「鄉師自然學校」(Gaia School)(簡稱「自校」),辦學理念跟台灣的「種籽學苑」很相近,是一所着重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學校。顧名思義,「自校」希望孩子能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找到自處之道,與這個世界和好並存。自校也相信「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差異,並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要以「自然為師」,所以他們特別強調在大自然中學習,每星期都有半天野外學習,並利用得天獨厚的位置——麥理浩徑第十段入口就在校園後門——經常舉行全校遠足。保育自然也是校園生活的重點,因此校園嚴禁商業量產零食飲料,但鼓勵同學攜帶自家製零食和同學分享。為了保育和健康,校方自行供應素食午餐,又鼓勵同學家中也過綠色、簡樸生活。創校初期,全校只有30人,老二的3年級僅有9人,科目會按能力混齡分班,像英語科,老二就是和小四(當時的最高年級)的同學一起上課。

生活課程是自校的最大特色,講求自我管理,規劃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學習的起點。在自校,公民教育是真正、徹底滲透至整個課程,其中尤其通過獨特的「生活法庭」、「生活會議」、「生活導師」等制度,培養同學的民主素養和領導、溝通、解難等能力。自校的「校規」由師生定期召開齊齊參與的生活會議訂立,透過討論、訂立和遵守生活協議,實踐民主教育。例如,他們曾決定同學要把玩具帶回校園,要通過考試,以考核同學是否了解自攜玩具的守則,而考試題目和守則同樣由生活會議訂定。當校園協議被破壞,或孩子之間發生難以私下解決的問題,便會提交由大人小孩(法官由教師或學長擔任,同學任陪審團)共同組成的「生活法庭」審理,法官會聽取雙方陳辭、裁決,並判處罰則。

老二在自校經歷了一年半的快樂時光,每天在校裏滾、在山上跑,又爬樹、又挖泥,回到家裏衣服鞋襪天天都是泥糊糊的,活脫脫的就是一個野孩子。問他﹕「今天在校學到了什麼?」,他幾乎每次都瞪大眼睛說﹕「玩!」、「做捕鳥器!」、「興建河道!」。家課本?空空如也。課本?作業簿?天天都說作業已做完,所有東西都留在學校,書包裏就只有水瓶和食物盒。究竟他學了什麼?腦子裏只有千萬個問號。入學前校長就曾警告我們說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在以前的學校受過創傷的孩子,到了自校初期都會表現得比以前更頑劣,因為他們在「排毒」。「排毒」過後,他們才會開始尋找自己的歷程。一直以來老二都是在「他律」的環境中掙扎求存。到了自校的頭半年,在這所相對自由的學校,他就如脫了韁的馬,把過去被遏抑着的負面情緒,如洪水氾濫般一湧而出,挑戰老師,挑釁同學,使他成為「生活法庭」的常客——被告得落花流水一塌糊塗,常常被罰在全校師生面前向原告道歉,更要接受如清潔校園等體力勞動的懲罰。

家長掙扎是否接受「玩」下去

儘管讓孩子進自校的家長都是非一般的家長,但畢竟我們未能完全蛻變,很難接受這種毫無壓力的學習模式。再者,我們也認為老二尚未掌握「自主學習」,心裏曾苦苦掙扎,是否應該讓他「玩」下去?幸好自校的老師也是非一般的老師,對每個孩子都很了解,而且有超強的EQ與包容力。他們都說老二是極聰明的小孩,很有自學的潛質,不過他們認為老二那時候應該學的,不是學術,而是自我控制和審視能力,還勸我們要有耐心和對他有信心,要支持他學會面對自己。

到了四年級,老二的情緒比以前穩定得多,可能是因為排了不少的毒吧。叫囂減少了,動手動腳來解決朋輩之間的相處問題也少見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學習的問題。11月底的一個晚上,我們收到班主任的電話,說老二已有整整一個月沒有進入教室上課,一個人天天從早到晚,躲在圖書館看他自己心愛的書(當時好像包括哈利波特英文版的第六集)。聽到消息後,我們呆了好一陣子,心裏冒起一大堆疑惑——為什麼老師沒有制止他?為什麼老師不早一點告訴我們?那一刻真的憂慮自己為老二的選擇是不是錯了。然而,老師跟着的一段話,又令我們重新鎖定搖擺不定的教育理念。老師認為老二已踏入追求自我需要的階段,那時候的老二極渴求閱讀,從書本中去認識這個世界。滿足他的內心需要,才是學習的動力來源。可是,課堂內的互動也是學習的重要一環,於是我們和老二跟老師協商,最後老二同意留在教室,做好堂課才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由此老二的閱讀量越級而上,老大看在眼裏很不是味兒,因為老二利用自校的大量空閒時間,在半年內就把老大兩年的閱讀量完成了。

玩夠了盼接受更多學習

我們原本的計劃是讓他在自校完成小六才考慮轉入老大的國際學校。怎料在4月,他參觀過老大學校的學生科學展後,突然說﹕「我玩夠了,希望有更多的學習。我可以轉到老大的學校嗎?」我倆既開心,又憂慮。開心,因為似乎老二已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是自主學習的開始。憂慮,因為老二已習慣了自校的寬鬆學習環境,剎那間要回到有規範的教室,我們真的未能相信老二的自律能力。再說,國際學校學費高昂,如果他的「自主學習」未到家,又回復不久之前我行我素的狀態,那豈不是浪費金錢與時間?

到最後,我們決定讓他證明自己的誠意及認真的學習態度,要求他在一家資助學校先完成小五,觀察他能否適應。最後他都跌跌撞撞完成,對他來說實是一個非常考驗。他覺得上課模式沉悶,老師為了配合班中能力較弱的同學會重複重點和練習,也有操練考試,每天的學習對這個IQ 150的老二都是煎熬。還好,他已學習到不應滋擾同學上課的自律態度,沒有大聲喧嘩,只是埋首於製作自己的小繪本。最精彩莫如班主任到學期末時交給我們一個大布袋,裏面全是老師們沒收他上課時所畫的大作,數一數,不下80本。

老二現在回想自己的小學生活,不期然認為自校的經歷是他成長的里程碑。沒有過分的壓力及束縛自我的環境,但有老師的體諒與扶持。朋輩之間的互動學習,戶外生活的鍛煉,讓他有較大的空間去明白自己,了解別人,學懂自律比他律更有挑戰和成功感。那時候的大量閱讀時間,也是他最享受的「活動」。老媽察覺到自己也上了寶貴的自然課,慢活、生機飲食、自然療法等等都是從自校的老師、義工和家長那裏學會的。在自校並沒有家教會,但家長每星期都會聚首一堂,吐吐當非怪獸家長的苦水,更舉辦讀書會,齊齊學習「正向教育」,「如何和孩子畫界線」,還有「如何善待自己」。雖然家長都很擔憂孩子的升中難關,但大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更學會如何自處和與人相處。

誠然,自然學校在香港是一個艱難的「社會運動」。作為一所完全自籌經費的私校,它依靠的只有學費與社會各界的捐款,資源並不充裕,以致當時很多老師的薪水比起主流學校只可能是六、七折,他們只能以無比的熱誠來辦學(其中一個更是老爸十多年前的學生)。另外,因為自然學校以自主學習為主導,所以不排除同學會有種種行為問題(至少在入學初期),外人看來,校內的紀律可謂非常鬆散,「問題學生」更是多不勝數。加上學校強調的不是學術水平,所以同學的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有蠻大的差異。我們非常欣賞自校的生命教育,但學術上的配套卻着實跟老二的需要尚有一段距離。我們雖然大力推薦「自然學校」給家長,但大家亦必須充分了解它才好下決定。和主流對抗,確實不容易,家長和同學都必須有所覺悟。

香港「非典」家長學生選擇少

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在香港要安然渡過荊棘滿途的小學生涯尚且不易,對於資優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如專注力不足、讀寫障礙等,更是比登天還要難,好像老二的小學生涯,就經歷了直資、私校和資助學校。要做「非典」家長,就是要陪着他去尋找和走不同的學習路,而不是强迫孩子去適應不適合他的學校。老二生在我們家,確實很幸運,我們總算有資源去尋找並嘗試體制以外的學習途徑。香港其實還有很多不同需要和訴求的學生和家長,但在考試壓力和社會主流的牽制下,他們能有多少選擇?最近閱報得知有關芬蘭如何長期在國際能力測試中名列前茅,很羨慕那裏的父母和小朋友,在愉快和包容的學習環境下真真正正享受學習的樂趣與成果。反觀香港,無論你選擇做怪獸家長,或拒絕當怪獸家長,每天依然難免和孩子為學習而苦於糾纏以至衝突。為人父母為何這樣艱難?

編輯 楊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