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NurtureShock” 《教養大震撼》 — 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

我們作為家長,並沒受過甚麼「專業」培訓,很多時都是「被迫上崗」:雖然從報章雜誌、電子媒體、朋友、家人等不同渠道得到不少有關育兒的資訊,自己也會模索出一些「土」知識;不過,我們都總會問,到底自己做得對或錯?有沒有「科學」根據?這種困惑,相信不少家長都感同身受。

面對這難題,有些家長會選擇參加坊間不同的「家長訓練班」,以專家的意見作為參考或指導;然而,我們不覺得家長「專業培訓」會解決所有問題,更懷疑很多這類課程背後的設計與理念。不過,雖然下文推薦的書雖然都是專家之言,但絕對值得拿來一讀。



這本書在2009年出版,在美國甫上書架就成為「現象級」的書籍,不但登上了不同的暢銷書榜,還成為Newsweek的封面故事。作者之一Po BronsonNew York Themes專欄作家,本書綜合了大量的心理學、教育學與腦科學的研究,向我們道出不少育兒的方向與概念,不少顛覆了我們既有的看法。「深入淺出」相信在本書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這也不等於說我們所有的土知識或做法都是錯,比方說,作者就指出讚美和自尊心 (self esteem) 的效果是被過譽了,這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同感。他們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常被誇讚的孩子可能經不起挫折而放棄。本書指出真正有效的讚美是要具體、清楚地稱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對人不對事」地稱讚他們聰明或「醒目」。這當然不是甚麼驚世發現,但作者輔以科研結果來為我們逐一解釋不同的讚美的不同效果,就如同一帖特效藥,令讀者更易吸收和明白要旨。

此外,作者也打破家長們對一些貴價影音教材的迷思,一矢中的地指出,如要幫助寶寶早點學習說話,還是只有家人和孩子不斷的互動與對話,才是幫助寶寶早點說話的「王道」。回想起來,我家老大言語能力較弱,也可能因為當年我和老爸都上班工作,偏偏我們第一個外傭又不喜說話,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language input來刺激他說話。書中又指出青年期成長的最大挑戰是睡眠不足,這也是我們現在要和老大解決的問題。

總括而言,書中十章的每個主題都是教養孩子的重大課題,能夠輕輕鬆鬆就掌握大量育兒資訊,吸收不同知識和經驗,無論從購書的金錢和看書的時間上,都可謂物超所值,故此強力向大家推薦此書。

當然,誠如開首所言,專家不是一切,本書也不是聖經,就是大家發覺本身的教養做法和書中所鼓勵的不一樣,也不用驚慌,而是應該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有做到期望的結果。畢竟國情不同,不同家庭的教養目標也不一樣。我們覺得,教育不是rocket science,家長們只能不斷摸索,嘗試思考,和其他人交換意見,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相互砥礪,共同努力。

我看的是英文版,中文版還未到手,所以只好轉貼一下台灣網上的本書目錄:

太多教養知識都是一廂情願
第一章 讚美: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沒恆心,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
第二章 睡眠:別迷信「一日之計在於晨」(少睡一鐘頭,IQ 減七分。電視機是冤枉的。)
第三章 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 (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還要趁早。)
第四章 說謊:父母如何不知不覺鼓勵說謊?(四歲兩小時撒一次謊,六歲每小時一次。七歲仍
在說謊,就會繼續說謊。)
第五章 聰明: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IQ 會改變,EQ 則沒有科學根據。越是聰明的小孩,
IQ 變動幅度越大。)
第六章 兄弟姊妹: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佛洛伊德搞錯了,莎士比亞才是對的。兒童閱
讀也有陷阱。)
第七章 青春期:「荷爾蒙風暴」並無科學證據 (時間排越滿的孩子越容易無聊。不訂規則的父
母最不了解孩子。)
第八章 自制力:對學業成績比IQ 重要(遊戲不只訓練自制力,也訓練抽象思考。)
第九章 人際關係: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別人眼中的高EQ 小孩最會欺負同學。)
第十章 學說話:語言學大師的理論可以休矣 (別以為你多講話,就能幫助寶寶學說話。但是的
確有七種方法幫助寶寶早點說話。)
結語 為什麼「感恩日記」會害孩子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