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儀
原文刋於明報「教得樂」版九月二十日
在剛過去的暑假,我誠惶誠恐地邀請老三學校的八個家庭參加為期六星期的「親子英語CD故事齊齊聽」計劃。每個家庭均可到學校的「發聲圖書館」借閱連CD的故事書回家。計劃的首要目的是鼓勵親子共讀,並希望藉聆聽CD,幫助小朋友衝破對英文故事書的抗拒。在這裡把令人雀躍的成果及啟示跟大家分享。
先說參加此計劃的家庭的背景。參加的小朋友由讀K2到四年級的男女同學都有,不過大都沒有閱讀英文圖書的習慣,認為英文故事沒趣,艱深難明。參加的爸爸媽媽亦大多沒有跟小朋友朗讀英文故事,不是認為自己的發音不準,沒有信心朗讀,就是不知道讀甚麼故事書才適合。
計劃最令我欣喜萬分的,莫過於在親眼看到小朋友選圖書時的轉變 — 由開始的半推半就,到後期的自動自覺。這個試點計劃給了我莫大的啟示:
(一) 孩子年紀愈小,愈容易成功培養好聆聽CD讀故事的習慣。
(二) 孩子邊聽CD,邊利用書中圖畫幫助他們明白故事內容,使閱讀變得有趣愉快。
(三) 發聲圖書讓孩子覺得有人陪伴著他閱讀,有人朗讀故事給他聽。
(四) 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聽故事,增進彼此感情之餘,自己也學到不少英語。
(五) 就算爸媽不諳英語,只要有發聲圖書,也能和孩子共同享受閱讀英語故事的樂趣。
我家的老大自小說話不清,三歲都未能說到一句完整句子。但聆聽CD故事是他睡前必做七件事的其中一件;老三出生的那天,當時只有七歲的他到醫院探望我時送了我一個大驚喜 — 大聲唸了一個長達3分鐘的英文故事給我聽,而且唸得抑揚頓挫,跟CD裡的地道英語不遑多讓。有待產媽媽還好奇地問我是不是有請外籍老師補習呢!
我們學習語言的過程,最先是學會「聽」和「講」,然後由學會一個字或詞的意思,再慢慢學會一整句句子的意思,最後才發展「讀」和「寫」的能力。所以孩子要多聆聽,多朗讀,打好基礎,才能讀得一口流利英語。最近翻閱韋惠英編著的《少就是多,淺入深出》一書,發現原來她把「多聆聽、多朗讀」的英語學習法在學校實踐在一所普通的津貼小學。她所教的學生,從小一到小六,堂課家課都離不開故事聆聽和朗讀。學生和家長們都表示很喜歡這樣有趣的英語課,對英語充滿自信。
雖說知道聆聽CD的重要性,但市場上附帶CD的英文故事書實在不太多。較受孩子歡迎的有牛津大學出版社的”Oxford Reading Tree” (ORT) 系列叢書。ORT有很多吸引孩子的地方,從第一階段開始,到第九階段,每一個故事都圍繞著小男孩Kipper一家,他的同學和愛犬Floppy的生活而寫成,階級愈高,故事情節就愈豐富刺激。在「故事齊齊聽」計劃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就是ORT,他們真的在追看Kipper的生活啊!而孩子每完成一個階段的閱讀都很有成功感,覺得自己升級了。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從第一階段開始聆聽故事,到第九階段,他就已經聽了約200個故事了!這是何等龐大的英語輸入量!雖然在公共圖書館也找到ORT的系列書,但可惜沒有CD附帶,要的話就要自行掏腰包到「青田教育中心」購買。
與孩子一起共聽共讀故事,可以增加大家聊天的材料,又可增進彼此的感情。來,與孩子輕輕鬆鬆地齊齊聽、齊齊讀英語故事!
書名: 《少就是多 淺入深出》青田陽光英語綜合教學法實踐與反思
編著: 韋惠英
《少就是多 淺入深出》是一本探究英語學習困難成因和提出有效可行方法的著作。在甲部份「實踐與反思」,作者分享自己在一津貼小學六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以實例明確列出英語教學的原則和理念,包括聆聽及朗讀故事、拼音及語法學習、閱讀與寫作的互動。乙部份「啟發與引證」包含不同人仕如黄震遐醫生、程介明教授等對英語學習的看法。
書名: Oxford Reading Tree故事系列
作者: Roderick Hunt
插畫家: Alex Brychta
ORT全系列共分16個階段(Stages),由學齡前的沒字書,遞增到中學程度的插圖篇章小說(第1至9階段附有CD)。亦有親子閱讀錦囊提供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閱讀,有策略地與孩子討論故事,啟發思維。故事幽默有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體驗,至第五個階段主角Kipper發現了一條魔術鑰匙,故事由此進入幻想、魔幻、歷奇世界,故事文字亦漸多,句型漸複雜。第9階段還有科幻、歷史、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