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910

2014-03-25 親子天下雜誌    文/李宜蓁

  •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楊翠:我這樣守護兒子魏揚
「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誰想他們餐風露宿?」反服貿運動323突襲行政院、黑色青年島國陣線聯盟發言人魏揚的母親楊翠,跟所有在場抗爭的年輕學子父母一樣,掙扎、擔心卻又感動驕傲。當你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對世界有不同於人的看法,更有改造世界的衝勁和行動力,身為母親,楊翠如何守護魏揚、安頓她自己。

孩子剛出生時,很多母親都曾希望孩子只要平安長大,一切足矣。但台灣文學家楊逵的孫女楊翠在兒子魏揚剛出生時,卻期待他的生命能跟外曾祖父一樣,擁有正義感跟理想性,因為「未來,他們終究要獨行上路」。

魏揚十五歲那年剛好碰上總統大選,關注選舉新聞的他在選前幾天總皺眉苦悶,楊翠勸他只管好好念書考高中就是了,他卻早熟答道:「就是因為沒有投票權我才更擔心,因為你們這些有投票權的大人卻能決定我們的未來!」

這個深具反叛思維的15歲孩子,顯然承襲了家族的文學氣息跟運動血統,中學生階段竟已懂得「世代正義」的精神。

魏揚熱愛閱讀、繪畫跟創作,從小懷抱各種夢想,爸媽都百分之百支持。他「沈迷」各式書籍,看完書就急著跟人分享討論。就讀清大社會系二年級時創設獨立刊物《基進筆記》,提倡學權、參與學運,最在乎學運場合上「一定要做足準備、把事情脈絡講清楚」。
豐沛的閱讀、綜整想法跟討論分享,是魏揚養成自主批判思考的路徑。而楊翠跟同在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書的先生魏貽君所做的,就是當兒子在體制內挫敗時,無條件愛他的「不一樣」,以保留孩子珍貴的主體性跟熱情。

鼓勵孩子在閱讀中找到成就感
魏揚的成長歷程也曾讓楊翠心力交瘁,但小四以前,圖像思考的他陷在抽象符號中無法學習,總是不停的問:「注音符號ㄓ、英文字母a,這些東西到底代表什麼意思?」讓楊翠也跟著崩潰,那時他幾乎是完全無法融入體制的挫敗者。

小學畢業時他和班上一個智能有點障礙的小孩,得了全部獎項最後一個「榮總院長獎」。楊翠疑惑問自己:「我這個小孩到底是什麼?」很想哭,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的感覺,先生魏貽君叫她出去不要哭,因為小孩會看到。

曾經楊翠跟他小學三年級老師筆戰不休,後來卻戰不下去,原來魏揚怕親師衝突,不知去哪裡弄了兩本聯絡簿、模仿兩邊的筆跡簽名,讓兩人吵不下去。雖然小四之前的魏揚,無論在生活或學習上都是被打叉叉的壞小孩,還好,他擁有一個可遁逃的空間叫「閱讀」,專注在他喜愛的書裡能忘記不被老師喜歡這件事。還有一個完全認同他的溫暖家族,外公外婆、舅舅阿姨跟爸媽知道他愛看書、個性敦厚,絕不是個壞孩子。

問楊翠當年怎麼撐過這段日子,她的領悟是:「當孩子過得去,大人才能過得去。」魏揚的自在面對讓楊翠也找到相信孩子、安頓自己的方法。魏揚從閱讀中找到知識的寬慰,更學會綜整、反思與表達的方式。他小時候看書的主題有階段性的喜愛,一陣子愛恐龍、然後是蚱蜢、外星人這些怪書,因為對媽媽來說每隻恐龍都長得一樣,在無法融入討論情況下,夫妻就看他秀今天學到的恐龍知識,讓他愛上閱讀的成就感。那時他們就發現,魏揚會自己看好幾本恐龍書,然後綜合各家內容後,做出一本自己開發、全新架構的手工恐龍小書。

後來爸爸觀察到他對中國歷史(如三國)很有興趣,就適時在這個主題周邊塞給他一些台灣史的書,並且跟他討論心得。魏揚國中時寫了一個關於曹操的小論文,因為看了很多三國史書的他無法理解曹操的成就高,為何歷史評價如此低,他的論點是:「難道這跟誰來寫歷史有關?」學歷史的楊翠驚呼,魏揚已可用研究生的邏輯思考導出「歷史正統論」了。再加上爸爸喜歡用反向方式跟他討論心得,讓魏揚得不斷動腦自己言說自己的想法,用家裡的小黑板像上課一樣的熱烈討論。

傾聽與分享,不扭轉孩子的喜好
「其實有一度我很想把他一看再看的小叮噹全部打包丟掉,」楊翠說還好沒有,因為孩子有自己的興趣跟喜愛,當他喜歡A、就不要逼他愛B,支持他、不硬去扭轉他,他自己的興趣跟動機才會持續下去,「如果他抗拒你要給的,自己喜愛的又被否認,那孩子的主體性就沒了。」在親子關係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楊翠始終讓兒子知道爸媽信賴他、習慣跟他分享討論觀點,父母永遠會傾聽、不會壓制他。

雖然楊翠始終非常不滿意魏揚的生活自理能力,房間是「亂到可以殺死人」的地步,然而房間亂不會影響他的人生,但是沒有正義感跟責任感卻會。楊翠受訪時曾說:「如果今天讓孩子看到不公不義,然後就轉身離去,那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也絕不會要求孩子『把書讀好就好了』。」

楊逵的母親蘇足不識字,卻是個有素直正義感的人,她捐出兒子楊逵,庇護了更多世間子女。楊翠說她非蘇足、魏揚也未必能成為楊逵,孩子的實踐本來也不是為了要被寫進史冊。因此,當323突襲行政院行動展開,楊翠知道眼前必有風險,身為一個可以拿起、也可以放下的母親,痛哭數回後,她沒有一絲猶豫或後退,反倒選擇勇敢堅毅的,給予為人父母最兩難的支持。

魏揚血液裡的「運動基因」
魏揚走上街頭不是偶然,因為他的外曾祖父楊逵(1906-1985年),就是個「雙手致力於人民文學,雙腳奔走於社會運動的」台灣文學家與社會運動家。

.1906年楊逵生於台南新化的工匠之家。
.1924年赴日半工半讀,參加勞工與政治運動。
.1927年返台參加農民運動被捕,從此不斷進出街頭與監獄。

.1934年成名代表作〈送報伕〉入選東京文學評論,奠定小說家地位。
.1947年因二二八事件被捕入獄,3個月後獲釋。

.1948年因起草「和平宣言」再度被捕,經軍法審判,處12年有期徒刑。

.1976年在綠島服刑10年期間的作品〈壓不扁的玫瑰〉,被收錄在國文教科書,成為日治時代台灣文學作品被收錄教科書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