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明報童悅讀 618

低分不是蠢


上期介紹過Andrew Clements的得獎作品Frindle,今期想介紹另一部作品The Report Card。這書在美國不算最受歡迎,但我覺得故事很適合香港的高小孩子,尤其是六年級和中一生。

故事中的女主角Nora是五年級生,她的成績表把父母嚇傻了——除了默書是C級,其他科目都只有D級。相比之下,姊姊勤奮向學,A是囊中物,常令父母引以為榮。哥哥Todd不大喜歡讀書,但在爸媽的魔掌下,仍可拿下AC級。Nora真的那麼不濟嗎?恰恰相反,原來她是天才,5歲時已從電視節目自學西班牙語,能看國家地理雜誌。她喜歡在網上蒐集資料,研究天文、考古、拉丁文,只是一直在隱藏自己。

這個秘密終於被圖書館主任翻查她的上網紀錄時識破。她的老師、父母得悉她的異能後都雀躍不已,什麼跳級、特別班、資優班突然向Nora猛撲過來。在父母的超級壓力下拿到A級的好朋友Stephen决定和Nora作出反擊,號召全班同學在隔天的測驗全拿個零分。那麼膽大包天的行為,學校能接受嗎?

我最感興趣的不是結局,而是為什麼Nora要隱藏天資。故事娓娓道來她的鬱結:一則她希望過平凡人的生活,喜愛與同齡朋友在一起,跳班或進資優班都會令她失去她珍重的;再者她不同意以分數釐定學生的成就。她這樣說﹕「高分讓孩子自以為聰明,低分則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愚蠢。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之間不斷比較和比併。而老師和父母就只會再加測考,壓力就這樣增加下去。」Nora就是要證明她那麼的聰明,也會拿低分,所以低分不等於蠢。

感覺上資優兒在香港很得寵,坊間甚至有培訓班聲稱可把孩子訓練成資優兒。我家老二也是資優兒,IQ高過150,但我可沒有那份興奮,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伴隨的是別人的冷眼和投訴。老二也曾老氣橫秋地說過,希望做一個平凡人。到現在,他仍是沒有盡全力做功課和測考,他的經歷告訴他,太出眾會帶來很多麻煩,他認為這樣的狀態讓他覺得最安全,最平靜。跟Nora很相似啊!

作者Andrew再一次把孩子推舉成革命英雄,與現行教育制度又作一次反抗。教育局提倡的口號「求學不是求分數」言猶在耳,但骨子裏大家是怎樣看待分數這回事?在整個小學階段我們似乎都是被分數牽着走——小三TSA、小五六呈分試、小六TSA、中一入學前分班試。分數究竟是在提升學習,還是提升壓力?現在的制度下,分數真的在反映孩子的學習動機能力和態度嗎?值得反思。

親子共讀點子﹕
1)問問孩子他希望是天才嗎?為什麼?父母想育有天才孩子嗎?一家人的生活會有什麼轉變?
2)孩子怎樣看「分數」這回事?高分和低分代表着什麼?孩子討厭「分數」嗎?
3)拿出最近一次的成績表,跟孩子討論成績表能否反映學習歷程和能力。若可以制訂全新的成績表,裏面應該包含什麼?

Book Info:
書名﹕The Report Card
作者﹕Andrew Clements

出版﹕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明報「童悅讀」2013年6月11日

 挑戰權威  敢想敢做

"Who says a pen has to be called a pen? Why not call it a frindle?"(「誰說a pen一定要叫作a pen? 為什麼不能叫a frindle? 」)如果你的活潑孩子或學生這樣挑釁你你會怎樣回應

就讀五年級的Nicholas Allen(簡稱Nick)自小滿腦子怪念頭全校上下都認定他是頭號滋事分子。人人都以為五年級將會是「Nick年代」的終結,因為他的英文老師Mrs Granger出名嚴肅和認真。對Nick來說,上英文堂最難忍受的不是Mrs Granger,而是她對字彙的熱愛和對字典的崇拜,在堂上最經常聽到的就是Mrs Granger的金句「Look it up!」「查字典!」。

Nick和Mrs Granger在第一課便擦出火花。既然Mrs Granger那麼熱愛文字,Nick就挑戰她文字的由來。Nick原以為Mrs Granger會因滔滔不絕地解釋而忘記發家課,怎料Mrs Granger卻叫Nick就此問題自己做研究,隔天報告。就這樣Nick開始盤算他的文字遊戲大計——他要創造一個新字「frindle」代替「pen」。起初只是一小撮同學覺得好玩加入,後來卻漸漸變成一股力量。儘管Mrs Granger用懲罰(留堂)來阻止學生用「frindle」這個字,但孩子卻愈說愈起勁,留堂的學生人數每天上升,最後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用「frindle」了。報章、電台紛紛到來採訪,真的搞到滿城風雨。

最令Nick意想不到的是十年後,「frindle」這個字真的在字典裏出現,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字!故事到最後出現感人至深的情節,Mrs Granger原來在「frindle」事件的尾聲寫了一封信給Nick,一直都沒有給他,直至十年後。Mrs Granger在信中表達她欣賞Nick的創意,亦很想參與這「運動」。她利用孩子非常反抗規條這特質,知道只要她愈是強硬,孩子就愈集合起來,要把「pen」變成「frindle」。



Mrs Granger猶如Nick的伯樂,默默地讓Nick的天馬行空意念變成事實,亦讓Nick體驗膽大包天的行為帶來的後果。升班後的Nick判若兩人,沉默安靜又小心了。當他意會到學校飯堂的食物難吃極了,想號召全校同學罷吃時,他停下來,Frindle事件的經驗讓他明瞭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忽然畏縮起來的Nick令Mrs Granger很擔心。知道她怎樣鼓勵Nick嗎?她說:「我一直以來都為你而驕傲…Frindle是一個很好的念頭,而我相信你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想做。但千萬不要因些許艱難日子而氣餒沮喪。我很高興有你這個學生,我亦很期待將來聽到有關你精彩卓越的事情。」

可能自己也曾是老師Mrs Granger的真情剖白大為感動。她把老師作為栽培者對學生應有的包容、忍耐、期盼和扶持一一呈現出來。Frindle這書不但適合高小及初中學生看,教師及父母亦可從中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教育。這書在2007年獲美國的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選為老師首100本孩子選書的其中一本。

本書共讀點子﹕
故事提供很多討論話題:
1)從學生角度看,Nick是一個怎樣的學生?幽默?敢言?有膽量?有想像力?你會不會跟他玩「frindle」遊戲?就算被罰留堂也願意?為什麼?
2)從教師和家長的角度看,會否負面得多?你有耐性發掘挑戰權威背後的特質嗎?
3)如果你是Nick,你會發起罷吃運動嗎?有什麼顧慮?對Mrs Granger的評價又是怎樣?你同意Mrs Granger的做法嗎?怎樣的老師會受學生歡迎?你將來希望當老師嗎?你會當一個怎樣的老師?

Book Info:
書名﹕Frindle
作者﹕Andrew Clements
插圖﹕Brian Selznick

出版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明報「童悅讀」2013年5月21日
Rhyming書中尋



大家念小學、中學時有沒有學過拼音(phonics)?我就沒有了。在大學副修英文,學的是國際音標(phonetics),不是拼音。在教學生涯裏也從沒教過拼音或音標。

三隻小豬自小在家透過聽故事CD、看卡通和電影及閱讀,接觸英語的音和韻。他們的小學沒有系統教拼音。老大和老二的英默從來不用我操心,老三需要幫忙一下,但都不是費時費力的工序。可是,老三的同學面對英默總是如臨大敵,要花很多時間溫習。這幾年與老三同學相處,才意識到拼音在學習英語的功用。

玩發音接龍 不經意學拼音
回想在閱讀和聆聽英語故事的過程中,他們已不經意地碰上拼音。閒時(特別是行車途中)我們一家會玩發音接龍遊戲,有時是起始音接龍,有時是尾音相同的字,有時是尾音頭音接龍,如sound→duck→kit→tap→pig,這就是拼音學習中的Beginning soundsEnding sounds。拼音中的響音(vowels)也可玩接龍,如sick, kick, lick。跟老三閱讀時,他最愛尋找rhyming pairs,年幼時愛看Dr. SeussMother Goose的故事和童謠。到大一點時,老三很愛朗讀Berenstain Bears系列中的短故事,Blaze a Trail是他的至愛。Julia DonaldsonThe Gruffalo同樣令他捧腹大笑。大家試試朗讀以下段落,就會體會到故事中的rhyming pairs對孩子的吸引力﹕

"Where are you going to, little brown mouse? Come and have tea in my treetop house." "It's frightfully nice of you, Owl, but no——I'm going to have tea with a gruffalo."





全語文/拼音學習法並用
三小豬雖然沒有學拼音,但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很高,那不是說拼音並不一定要學嗎?這正正是學術界不斷爭辯的「閱讀戰爭」(reading war),究竟是全語文學習法(whole language)還是拼音學習法(phonics)更有效地幫孩子學好閱讀呢?就老大老二的經歷,我是採用前者的,因為我相信孩子的閱讀動機絕對來自對故事的熱愛,從共讀和聆聽中察覺到文字帶來快樂和滿足。

老三的家課較多,相比之下他的閱讀及聆聽輸入量比哥哥少一半,但接龍和押韻遊戲確實能提升他的拼讀能力。所以要幫孩子學好閱讀,可雙管齊下。

英國往年新規定所有5歲學童須接受拼音測試(Phonics Screening Check),以提供資料給學校,釐定哪些學童在閱讀能力上要多加支援。此評估一出,老師、家長如熱鍋螞蟻,異口同聲反對,因為有很多學校為了達標,課堂活動從遊戲閱讀,急轉到拼音操練,很像TSA對香港學校的禍害啊!


Book Info:
書名The Berenstain Bears - Blaze a Trail
作者及插畫Stan & Jan Berenstain
出版Random House

書名The Gruffalo
作者Julia Donaldson
插畫Axel Scheffler

出版MacMillan Children's Books

明報「童悅讀」2013年5月14日


學語言  由拼音聞開始


「不愛閱讀的孩子大多是男孩子。」你同意嗎?

2011年「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的報告中指出,香港小四學生於研究中得分571分,為全球排名第一。成績達到優秀基準(達625分或以上)的香港小四女生比例,由2006年的16%增至2011年的21%。相反,成績較差的小四男生(475分或以下)比例有所增加,由7%升至9%。

男孩真的那麼不濟?男孩患自閉症、專注力不集中、讀寫障礙的機會率比女孩高男孩的學業成績普遍較女孩低,是腦袋構造不同於女孩嗎?

Lise Eliot是美國腦神經科學家,育有兩子一女。看着子女的成長差異,這名醫生媽媽決意從專科出發,細探男、女孩的腦袋是否真的天生有別。在她的著作Pink Brain, Blue Brain中,她指出眾多研究都發現男女孩的腦袋結構都沒大分別。換言之,男女孩的行為表現和學術成就大不相同,並不能用天生腦袋結構不同來解釋。Lise認為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着重什麼和老師教什麼。

Lise提醒我們孩子0-6歲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因為孩子腦袋的「可塑性」(plasticity)在這時期是最高的。她發現左腦的發展(即語言能力區域),跟孩子在這時期有多少語言刺激和輸入,有相當直接的關係。所以,給予孩子更多機會接觸文字、圖書、與人溝通,才能幫助他們好好掌握語言學習。

Lise在書中提供了孕育男孩語言能力的好建議,包括﹕減少電腦電視時間、朗讀故事(就算孩子已能讀)、讓孩子自己選書、爸爸或其他男性作典範朗讀故事;讓孩子接觸文字如唱歌、填詞、用鍵盤打字、寫作等;還有一項很關鍵的——學拼音。
  
學拼音對於幫助男孩子,尤其是患有讀障的孩子特別有效。可惜教育局現在建議小學做的不是系統學習,教師通常只是該堂課文中選取某個拼音來教,相信隨意,不論教與學都是混亂一片。若孩子連最基本的起始音、結尾音和分音節都沒掌握好,他又怎能明白英文字的結構,更枉言要孩子小一就默寫一句句的英文啊,於是默書就變成短期記憶力的比併場而已。


除了拼音學習套,若想孩子輕鬆有趣地接觸英語的「音」和「韻」,可選擇Dr. Seuss系列故事。我家老三常跟我比賽誰讀得快而準。以前推介過的押韻高手Julia Donaldson,除了故事書外,也寫了一套以繪本故事幫助孩子自己拼讀的啟蒙讀物——Songbirds Phonics。全套六階段,各階段有六故事,並附CD。下期續談我家三小豬如何掌握英語的「音」和「韻」。

Book Info:
(1) Dr. Seuss系列
(2) 系列名稱﹕Songbirds Phonics
作者﹕Julia Donaldson

出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