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童悅讀」2012年5月8日
碟上有兩隻雞翅,你會統統都給孩子吃抑或一人一隻?玩了大半天,車廂只有一個位,你會讓孩子坐還是自己坐?接放學你會替孩子背書包抑或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愛孩子是無可置疑的,但這「當然的」愛,教育了孩子什麼呢?4月尾在老三的學校早會全校朗讀,家長、師生聆聽了「愛心樹」(The Giving
Tree)這故事,值得深思。
故事描述蘋果樹深愛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天天跟大樹玩耍,爬上樹幹,吃蘋果,在樹蔭下休息。大樹和他都很快樂,男孩慢慢長大,有了女朋友,只會偶爾到大樹下談心。大樹只要看到男孩,還是覺得很快樂。隔了很久,長大成人的男孩走到大樹下,向大樹要錢買他喜歡的東西。大樹沒有錢,只可叫男孩摘下蘋果變賣。大樹看到男孩滿意的樣子,覺得很高興。
過了很久,男孩又回來了,對大樹說需要一間房子。於是大樹讓他砍掉樹枝,好使他搭房子。又過了很久,已屆中年的男孩再探望大樹,說已厭倦故鄉,希望能到遠方尋找新生活,大樹於是把主幹給了男孩,好讓他造船出海尋覓夢想。大樹只剩下樹墩,但看到男孩子圓夢,也就心滿意足了。
多年後,一臉倦容的男孩又回到大樹去。大樹萬分高興,但想到再沒什麼可以給他,覺得很抱歉。男孩說他年紀大了,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只想有個安靜的地方,好好休息。大樹於是挺直身子,很高興的說:「來吧,坐下來,好好休息一會兒。」
聽罷故事,我請學生寫下想說給大樹或男孩的話,然後把感受卡釘在壁布板上。孩子的分享令人震撼,大都欣賞大樹偉大和無私的愛,有些很值得我們細味,舉例如下:
「大樹,你實在太善良。」(五年級)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次次都叫大樹給你。」(二年級)
「如果我有一棵這樣的樹,我希望它給我希望。」(三年級)
「我認為小男孩貪得無厭,有了一件物件,便應該知足,而大樹不應溺愛小男孩,因為會令他不知足。」(四年級)
「最後大家都很開心,大家都一把年紀,還可以開心地活下去。友誼是不能取代的寶物。」(六年級)。
「大樹,你實在太善良。」(五年級)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次次都叫大樹給你。」(二年級)
「如果我有一棵這樣的樹,我希望它給我希望。」(三年級)
「我認為小男孩貪得無厭,有了一件物件,便應該知足,而大樹不應溺愛小男孩,因為會令他不知足。」(四年級)
「最後大家都很開心,大家都一把年紀,還可以開心地活下去。友誼是不能取代的寶物。」(六年級)。
父母又有什麼感想?不少家長都表示,自己需要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為孩子做得太多?準備太多?保護太多?父母對子女的愛就像那蘋果樹一樣,全心付出而無怨無悔,The Giving Tree這故事是一個極佳的點子,讓你和孩子坦誠看看彼此的施與受和期盼。
Book Info:
書名﹕The Giving Tree
作者﹕Shel Silverstein
出版﹕Harper Collins Publishing(2004年40周年版附CD)
作者原聲配音﹕在Youtube鍵入The Giving Tree by Shel Silverstein
書名﹕The Giving Tree
作者﹕Shel Silverstein
出版﹕Harper Collins Publishing(2004年40周年版附CD)
作者原聲配音﹕在Youtube鍵入The Giving Tree by Shel Silver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