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童悅讀 6月18日
低分不是蠢
上期介紹過Andrew Clements的得獎作品Frindle,今期想介紹另一部作品The Report Card。這書在美國不算最受歡迎,但我覺得故事很適合香港的高小孩子,尤其是六年級和中一生。
故事中的女主角Nora是五年級生,她的成績表把父母嚇傻了——除了默書是C級,其他科目都只有D級。相比之下,姊姊勤奮向學,A是囊中物,常令父母引以為榮。哥哥Todd不大喜歡讀書,但在爸媽的魔掌下,仍可拿下A至C級。Nora真的那麼不濟嗎?恰恰相反,原來她是天才,5歲時已從電視節目自學西班牙語,能看國家地理雜誌。她喜歡在網上蒐集資料,研究天文、考古、拉丁文,只是一直在隱藏自己。
這個秘密終於被圖書館主任翻查她的上網紀錄時識破。她的老師、父母得悉她的異能後都雀躍不已,什麼跳級、特別班、資優班突然向Nora猛撲過來。在父母的超級壓力下拿到A級的好朋友Stephen决定和Nora作出反擊,號召全班同學在隔天的測驗全拿個零分。那麼膽大包天的行為,學校能接受嗎?
我最感興趣的不是結局,而是為什麼Nora要隱藏天資。故事娓娓道來她的鬱結:一則她希望過平凡人的生活,喜愛與同齡朋友在一起,跳班或進資優班都會令她失去她珍重的;再者她不同意以分數釐定學生的成就。她這樣說﹕「高分讓孩子自以為聰明,低分則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愚蠢。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之間不斷比較和比併。而老師和父母就只會再加測考,壓力就這樣增加下去。」Nora就是要證明她那麼的聰明,也會拿低分,所以低分不等於蠢。
感覺上資優兒在香港很得寵,坊間甚至有培訓班聲稱可把孩子訓練成資優兒。我家老二也是資優兒,IQ高過150,但我可沒有那份興奮,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伴隨的是別人的冷眼和投訴。老二也曾老氣橫秋地說過,希望做一個平凡人。到現在,他仍是沒有盡全力做功課和測考,他的經歷告訴他,太出眾會帶來很多麻煩,他認為這樣的狀態讓他覺得最安全,最平靜。跟Nora很相似啊!
作者Andrew再一次把孩子推舉成革命英雄,與現行教育制度又作一次反抗。教育局提倡的口號「求學不是求分數」言猶在耳,但骨子裏大家是怎樣看待分數這回事?在整個小學階段我們似乎都是被分數牽着走——小三TSA、小五六呈分試、小六TSA、中一入學前分班試。分數究竟是在提升學習,還是提升壓力?現在的制度下,分數真的在反映孩子的學習動機能力和態度嗎?值得反思。
親子共讀點子﹕
1)問問孩子他希望是天才嗎?為什麼?父母想育有天才孩子嗎?一家人的生活會有什麼轉變?
2)孩子怎樣看「分數」這回事?高分和低分代表着什麼?孩子討厭「分數」嗎?
3)拿出最近一次的成績表,跟孩子討論成績表能否反映學習歷程和能力。若可以制訂全新的成績表,裏面應該包含什麼?
書名﹕The Report Card
作者﹕Andrew Clements
出版﹕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