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我的同學很奇怪!明報「童悅讀」9月18日


「我班上有個同學時常又跳又叫,又會亂走,有時還會推人踢人,好討厭!」如果你是孩子的爸媽,你會怎樣回應?

我家老二是過度活躍兒(ADHD),最近才開始以藥物治療。記得他初小的時候,有次集會前在操場跟同學玩,愈玩愈激烈的他,在其他家長眼中有點兒過火。不出3分鐘,有家長出手,扭着自己的兒子說:「我告訴過你,不要跟他玩,他是傻的,會弄傷你!」我這個媽媽看在眼裏、聽在耳裏,百般滋味在心頭。轉身想哭,害怕看到孩子的孤單和委屈。

當大家聲嘶力竭地反對孩子被「洗腦」的同時,父母也要真的好好思考和計劃,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思辨力和正義感。找到Ronald-The Tough Sheep一書,發覺老二的與別不同及成長歷程,很像童書中的羊咩咩主角。

顧名思義,Ronald不是一隻乖乖的小綿羊,他喜歡跑來跑去,追追逐逐,碰碰撞撞,不單綿羊群,連山羊兄弟都討厭他。結果,Ronald被羊群逐出家門,把他棄置到狼樹林。孤單的Ronald會被狼吃掉嗎?幸運地,他被一隻也是與別不同的母狼收養,更和小狼結成好友,比起其他狼,Ronald實在溫馴得多。就這樣,Ronald努力學習成為一隻狼,希望能被狼群接納。結果當然也是一樣,他又被趕走。返回羊群,Ronald嘗試再融入羊群,甚至以他的強悍保護惡狗的入侵,但始終他都是因為太不一樣而被孤立。

故事線圍繞着「與別不同」、「包容接納」、「融入社群」的主題發展,實是很好的公民教育教材。Ronald就像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過度活躍兒、自閉兒、阿氏保加兒,在主流教育中要跟其他孩子融合,談何容易。融合不單需要朋伴的了解接納,還要朋伴父母的包容和鼓勵。父母跟孩子分享Ronald和小狼的感受,也就是同理心的培養;跟孩子探討羊群厭棄 Ronald的行為,也就是思辨力、正義感的培養。

而最令我感動的就是狼媽媽決定照顧Ronald的勇氣,特別是她堅定的宣言﹕
It is what this wolf is doing.
And what this wolf does,
is what matter to you.
狼媽媽作了個榜樣,讓小狼學習真的愛。狼媽真的像反國教家長關注組的媽媽爸爸們,愛,以行動去教育下一代。

狼和羊在孩童的故事世界裏經常當主角,年初我在一本雜誌上也寫了多本關於狼和羊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大家可到我的部落格搜尋「善良的大野狼」這篇文章。


Book Info:
書名﹕Ronald The Tough Sheep
作者﹕Martin Waddell
插畫﹕Chris Mould
出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教科書不是唯一

明報「童悅讀」710


「英語對於我們的幼兒來說,並不是必需品,但可以成為帶來無窮樂趣的
媒介。唯有感覺樂趣,幼兒才有動機去學;唯有認為他們可以從這個語言得到
快樂、刺激和發展,我們才有讓幼兒接觸英語的理由,也不至於揠苗助長。」

以上一句話,出自台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資深故事老師黃又青。筆者非常贊同,每當看到香港父母為孩子報讀多個Playgroup 和林林總總的英語課,為的是入讀某某名牌小學,繼而進入英中,內心總有戚戚然。可能因為老三今年面對小三TSA 考試,令我清晰看到,學校的英語課程和課本,增加孩子排斥英語的威力,情况令人憂慮。
 

本欄自去年9 月開始推介英語圖書,希望透過親子閱讀建立親暱關係,以及一起體驗閱讀樂趣。但要怎樣做,才會感覺有趣快樂呢?近日細看6年前在台灣旅行買下的《走進英語繪本故事教學的大千世界》,感覺如找到張保仔的藏寶圖一樣,此書集合有分量的台灣英語閱讀及教學專家的經驗。雖然主要是教學資源,但有些章節適合父母細閱,加深了解繪本(或圖畫書)。

第一章由台灣資深兒童美術教育專家鄭明進老師道出繪本的美,很欣賞他的提醒:「教孩子如何去『看』(圖畫書),遠比告訴他們書中的信息來得重要,培養孩子「看」的能力,不但能夠令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更在無形中滋潤心靈,因為孩子看到了更寬廣的世界,更能夠積極回應。」

章節二由4 名大學語文主任及教授,講述挑選適合孩子年齡與程度的繪本,這部分很適合父母參考,還有如何運用繪本中包含的教學元素及教學引導和延伸活動。林麗菊教授提出應仔細畫分閱讀程度,讓父母和老師可更準確地挑選合適的圖書。建議5 個程度為:
1. 啟蒙早期——重點在字母認識和拼讀過程
2. 啟蒙後期——進入字音的要素(如音韻),並配合簡單的與孩子生活相關的
單字,基本句法如主詞加動詞
3. 中期或延伸期——加入一些較為複習和稍稍抽象觀念和想法
4. 進階期——添加孩子平常生活沒有接觸過的經驗
5. 高級期——具不同文體和挑戰性要強, ChapterBooks收錄閱讀策略和點子

章節三、四和六對教師來說,是極珍貴的資源。多名有繪本教學經驗的教師分享故事學,包括幼稚園、小學到中學的繪本教案和教學活動。第六章還教如何把繪本故事延伸至故事劇場、戲劇表演,甚至手偶演出。看着書中孩子的笑臉,真渴望香港孩子也能體驗繪本的樂趣。

章節五是關於繪本的閱讀策略,收錄父母和教師在家庭和學校裏,帶領孩子閱讀的各種技巧,如共讀、分享閱讀、大聲朗讀,還有閱讀前、中、後期的活動點子。隨書附送AVCD,包括書中提及的戲劇演出和手偶劇場,還有4 個英語CD 故事。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 「教科書不是唯一的」,這個觀念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傳達,孩子才能理解,不然,學習英語就永遠只是沒趣的考試工具。暑假伊始
,花點心思,看看如何和孩子一同與圖畫書對話。


Book Info:
書名:走進英語繪本故事教學的大千世界
作者:林麗菊等
出版:東西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東西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菊等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趙家遊樂團 (VI) -- 踏上歸途


趙永佳
明報「教得樂」2012911

在英國最後一站是南部的巨石陣(Stonehenge)。由斯勞到巨石陣,車程又是兩個多小時,我們也用英國人最常見的方法,把旅程分開兩段,就是找一個不見經傳的小城鎮的酒吧吃一頓,然後再上路。


巨石陣果然名不虛傳,充滿神秘感,在萬里無雲的藍天襯托下美麗非常。付了入場費後,一邊聽錄音導遊解說,一邊參觀。老三最喜歡巨石陣的神話傳說故事,反覆聽了幾次。我們一家人圍着巨石陣看了兩圈,拍了些照片,頓覺心滿意足,覺得就這樣結束英國之旅也不錯。

730,由倫敦希斯路機場啟程往歐洲之旅最後一站——巴塞羅那。到巴塞的主要原因是機票附加一個歐洲城市所費無幾,而巴塞有巴塞足球會和安東尼.高迪(Antonio Gaudi)的建築。

歐洲經濟不景,歐元低落,巴塞消費成本並不太高,約1000港元已租到足以住5人的套房。我們只有3天,匆匆造訪巴塞足球會、水族館高迪公園及著名聖家大教堂。孩子對高迪充滿童趣又結合高度功能的設計讚歎不已,例如在高迪公園入口有一大片平台,平台下面設計成山洞,從地鐵站走到公園要近半小時,在烈日下又熱又累,抵達公園後就要先在「山洞」歇息方能再走,發覺那裏非常清涼,即時領會到高迪設計的好處。



巴塞天氣酷熱,最後一天孩子吃過晚飯後都不願再出去。我們兩老乘機到旅店附近逛街,也算是旅程中唯一的「二人世界」,在黃昏下的街頭漫步,也相當浪漫。到了9時多,在大街上發現大減價的時裝店,我提議進去「格格價」。一看之下,不得了,發覺價錢比香港還要便宜,於是老媽就搜購了一批衣服,也是她旅程中唯一買給自己的手信,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總結我家歐遊團所費不貲,就算如何節省,也差不多花了11萬元,其中機票6萬多(因為由曼城到哥登堡的機票要分開買),酒店要接近2萬,租車10天也要1萬,幸好中間在舅父家裏打擾了近10天,省了不少。但想到老大已16歲,這次極可能是最後一次一家五口之旅,而且孩子都能盡興,增進感情,也長了見識,這次「空前絕後」的旅行團,以後大概也會在我們趙家的集體回憶佔一席位吧。

回來之後,鄰居JoJo(她的兒子和老三是同學)見到老三,很高興的對他說,她的兒子明年也是4A班,會成為老三的同班同學。老三想了一會,說:「不過,我已經轉了學校(詳情請參閱明報715日星期日生活〈小肥羊轉校記〉),和他不同學校了。」JoJo頓時啼笑皆非,接着說:「你忘了是和他一起轉校嗎?」老三聽了就很困窘的說:「噢,我去了英國一個月,每天玩得真的太高興,把這件事都忘了。」笑破肚皮之餘,聽到我們的「顧客」滿意的回饋,我這個領隊兼導遊就士氣大振,晚上又和老媽商量明年是不是可以和老二、老三小規模地去一次日本?

【欄目完】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閱讀能力 家校分工


何美儀

明報「童悅讀」2012911日



引言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本以為這是指香港的社會經濟現象,但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柯華葳教授卻以此來警惕父母,孩子的學習歷程也是如此殘酷。

柯華葳認為,父母花費時間、心力陪伴孩子閱讀,努力提升孩子的閱讀力是必須的。書讀得愈多,知識愈增加,閱讀能力愈提升,孩子就可以讀更多更有深度的書,如此得到更多知識,提升更多能力。結果,「富者愈富」。反之,不知怎樣閱讀的孩子,會不喜歡閱讀。閱讀能力不好,就無法透過知識取得學習能力,無法透過閱讀順利獲得知識,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貧者愈貧」。

父母培養習慣 教師引導策略
要富起來,也要有第一桶金。第一桶金不會從天而降,閱讀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會,我很認同柯教授的「家校合作」建議——在家由父母培養閱讀習慣,在校由教師引導「閱讀策略」。說易行難,但難仍是要做,而且愈早開始愈好。孩子天生好動活潑,陪伴孩子閱讀時必須要有耐心,亦要持之以恆。父母的閱讀示範和跟孩子的互動就是學習閱讀的基礎。
那麼怎樣開始呢?《教出閱讀力》一書的對象是為人父母者,可謂一本實用、有效的手冊,闡述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方式,在理論上佐以實例,值得參考。全書共11章,作者於前4章詳細解釋早期閱讀的重要及孩子閱讀歷程的發展階段。由第5章開始娓娓道來伴讀的步驟和做法。

中英閱讀力 同出一轍
雖然此書旨在教出中文閱讀力,但作者提出的閱讀歷程和成功關鍵要素,在教出英文閱讀力上是同出一轍。例如透過閱讀「圖畫」認識天下,通過重複的字彙及句型來確定所得到的知識等。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一般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伴讀故事書就擔當了這媒介,令孩子自然地接觸英語詞彙,在愉快溫馨的環境下獲得更多背景資料。



Book info:
書名:教出閱讀力
作者:柯華葳
出版:天下雜誌

***********************************************************

近月,洗腦式國民教育鬧得火辣辣,看着學民思潮的中學生的投入和參與,使我更相信閱讀的力量。他們不是人云亦云的小孩,價值觀堅定,具獨立批判思考,可以看得出他們閱讀的深度。爸爸媽媽,要保護孩子,除了拒絕洗腦教育,也要培養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技之長——閱讀,因為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
好了,有了決心,就要立刻行動。隨即而來的問題是:「怎樣選擇合適的英文圖書?」我曾介紹「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近日成立了「書伴我行學院」,為家長舉辦閱讀工作坊,更完成一份資料詳盡的優質英文兒童圖書推介。該書單分兩部分,一部分為Book-Case List,列出書包圖書館的藏書,並附各書內容簡介,以及書包圖書館香港分處地點,另一部分則把圖書根據主旨(thematic)分類介紹,例如興趣、家庭、成長等。家長可到基金會網站www.bringmeabook.org.hk免費下載。


***********************************************************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好消息!

  • 「書伴我行學院」Bring Me A Book Institute 將於10月至11月舉行多個工作坊, 9月19日前報讀3個或以上課程八折。詳情請查看 www.bringmeabook.org.hk

  • FAM<樂活.家>會員於9月15日(星期六)尊享位於火炭的景行出版社購物日,很多折扣圖書,不容錯過! 請到 facebook 登記做會員 www.facebook.com/famworldhk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不做怪獸家長﹕: 當「怪獸」家長碰上國民教育


文 趙永佳 何美儀
明報「星期日生活」201299

我家老三(八歲)暑假前因為舊校領導層變天,教學方針大變,所以六月愴惶找到另一家小學升讀小四(詳情請參看「小肥羊轉校記」一文),再在七月心安理得地整家到英國渡假。不過,在歐洲時卻晴天霹靂地得知「中國模式」教材套的發表及後來「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才發覺我們在選校時可能掛萬漏一忘了查找新校在國民教育問題上的立場,心情也忐忑了好一陣子,因為我們千辛萬苦才找到一家覺得較為理想的學校,若果它在新學年帶頭跟從政府指引開科,我們豈不是躺著也中槍?

幸好,後來在八月底的迎新日中,有家長詢問校長對「國教科」的態度。他很明確的指出獨立設科並不需要,因為其實無論公民、品德及國情教育都已經在跨學科的平台上推行。這確實令我們放下一塊心頭大石,也令我們慶幸沒有為老三選錯學校。

我倆是不贊成倉卒推行國教科,問題並不是要不要有國民教育,而是怎麽樣的國民教育。我們認為這次國教科的課程設計實在問題太多,强行上馬是萬萬不可。不過,凡事向好處看,我們也覺得今次爭議,可能是一個轉折點,因為國民教育科的爭議,其實會喚醒香港的家長們,反思一下我們對子女教育的要求與期望。

我們常認為,香港大部分家長其實也是在香港這個變態的教育制度下「被怪獸化」的犧牲者。家長們都希望在制度的遊戲規則下來為子女們選擇一條適合他們的教育路,但奈何香港的社會與教育制度的扭曲,令我們往往要作出一些兩難的決定,那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又有多少父母非常樂意自己變成「狼爸」、「虎媽」?或其他怪獸?

今次沙田某名小學家長的反應最有意思。這家學校的每科要求素來以提速半至一年出名,同學們的課餘才藝訓練、補習等也是相當「充實」,外界一向以為該校家長都是已「被怪獸化」,滿腦子都是如何拔尖的思想。誰不知,當「國教版圖」出台,發覺它是八家今年打算國教獨立成科的其中一所小學(執筆時剛宣佈撒回)之後,家長的反應卻是非常強烈,自己穿黑衣送小孩上學的大有人在,有在孩子的校服下穿上黑色底衫回校,也有多人聯署反對今年推行國教科。當然我們不知道全體家長的意願(因為沒有公投),但政府當局有沒有想到突竟是甚麼令到這些非常「主流」的家長也要站出來反對國教科?我倆認為,這表明了就算是平常比較傳統,較重視同學學業的家長,骨子裏對子女的品格成長也不見得忽視。國教科對孩子的學業成就大概不會有甚麼損害,但卻有相當多家長在注重學習之餘,也非常關注孩子們的品格培養。天下家長,誰不希望為孩子爭取全方位都是最好的教育?

這又令我們想起Eva陳惜姿。我們相識,也有頗多機會和她分享教養子女的困難與焦慮。在我們眼中,她並非主流家長,很多我們這類家長遇到的問題她通通都有,尤其是在選校過程中如何找一家能平衡學業水平與愉快學習的學校,就更是每天都在掙扎。今次她挺身而出,實在也是和多數家長一樣,是因為希望為子女找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場所。在八月中當關注組開始運作時,她的兒子(九歲)和我家老三就一起參加了一個克難式五日四夜的歷奇活動,並成功登上了香港三大尖峰之一的蚺蛇尖。可惜她的兒子回來後卻發了高燒,整個星期她一方面要組織關注組的活動,另一方面又要照顧抱病的兒子,其苦處相信不足為外人道。現在有建制媒體將她妖魔化,為她扣上政治帽子,真的是貶低了天下為人父母者為子女謀幸福的決意與心情。

和很多家長一樣,我們質疑現在國教獨立成科的迫切性的設計與理念。我們贊同香港的下一代要對中國有認同與感情,但我們卻擔心眼下所見的課程設計與教材是否能真正達到這目的,而又能同時令孩子們建立我們認為也非常重要的品德,如世界公民意識、開放、共融、包容、正義感等。有關國教科的理念問題,社會學的前輩曾榮光已作了非常透切的批判,我們在這裏只希望以我家老二(12歲)的經驗來分享要培養對中國的認同與感情可能有比由上而下的灌輸更好的途徑。

他小時候的小學(就是八家起初說今年要推行國教科的學校之一)已推行培養愛國情操式國民教育,如要唱國歌並要孩子們背誦中國的歷史和地方名稱,不知是否因為吃不消這種硬銷式國民教育,我還記得他小時候和同學們常常會把國歌歌詞亂改亂唱,而他對中國也確實沒什麼好感,好像只覺得地方很髒和人不守秩序。到了這兩年,他先後去北京和西安旅遊,對紫禁城、長城、兵馬俑等歷史遺跡感受很深,我們就開始覺得他對中國的印象有所變。和那些愛國交流團不同,我們對他當然沒有口號式灌輸,也沒有特別要帶他認識當代黨國領導人和革命勝跡,在內地近年去得最多的地方只是書城。但他通過以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中國,感受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中國意識」就已經開始在他的心中慢慢發芽。

去年我們「得寸進尺」把他送去參加一個由青年中心主辦的體驗團,要他跟其他成員(中一至中五)到廣西的一個貧困農村做服務。在那裏,他們要為當地一所小學的學生「義教」英語,並為同學們組織了一個遊戲日,又要到當地農家「借宿」。那裡物質條件必然相當缺乏,睡的地方沒有冷氣,肉食也不是當地人每餐都能享受。但在那裏,他們感受到中國農村居民的純樸與真誠,也眼見他們是如何熱情地款待他們(如把家裏的雞都宰來做菜給他們)。和當地的孩子接觸後又對他們的「純」與「真」留下深刻印象,他回來後的反思就寫下了「我覺得在香港很多人的笑都是虛偽,而在廣西那裏孩子們才會有真誠笑臉。」回來後,他和那班團友更舉辦了一個籌款活動,籌集了一筆款項購置了一套多媒體教學硬件和軟件,回到廣西送給那所鄉村學校,並要示範和講解使用方法。

到了這個暑假,我們在英國旅行時,在電視上收看奧運比賽,三兄弟也會不期然地為中國選手打氣,大叫Go! China Go!當然老二肯定不是熱血愛國青年,我們相信在愛國情操的評估也多半會「肥佬」,但和很多在香港長大的年青人一樣,他們其實是點點滴滴地認識中國,並慢慢地打造他們自己的民族、國家認同。這種認同並不一定是狹隘的血統血緣情感,但卻比可能會令他們麻木犬儒的官方愛國教育更能生根,更切合當代香港中國的生活經驗。這也令我們想起了老爸在年青時候教會中學的由上而下權威式的傳道工作,究竟當時有誰曾被這種「宗教經驗」所打動?
回到老三的新校長的觀點,認為現在學校已經有足夠的德育與國民教育,並不需要把國教獨立成科,我們認為是至理明言。香港現今的教育制度千瘡百孔,每所學校要解決的事情如山般多,好像我們就眼見學校的師長們就已經花了不少心力來應付學習能力差異、特殊學習需要和高小系統評估(TSA)等大問題。這說明了不推國教科的學校並不是「屈服」於外界壓力,而是平衡了不同問題優次的冷靜決定。我家校長能將注意力集中在為學校解決更迫切的問題,我們真的是「Like爆」!

而且,現在很多教育專業人士都覺得在現有的公民與國情教育的基礎,要立竿見影地鞏固對中國的認同,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加強中國歷史教育。回想老爸年青時候,讀到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所描述的大唐盛世,讀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中國強大但卻不是霸權主義的時候,心中也會忽然對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我們覺得要強推國教科,不如重建中國歷史教育。

老爸這幾年參與了高中通識教育科的發展工作,覺得通識科能令年青人們在中學最後幾年有系統地、批判地、也是全方位地認識中國,並反思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而且課程中也加入了中國傳統中華文化在現代的傳承與轉變,並探討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沒有教條,也沒有官定答案,但有價值觀的反思,在在是式」國民教育應有的核心。通識科是新事物,當然有種種事情未盡如人意,但我們覺得,這種模式才是我們所樂見的國民教育。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反而要冒在香港製造更大的撕裂與矛盾風險下來強推國教科?

回歸以來,香港的年青一代處處表現了比我們這代人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更勇敢地表達意見與訴求,也更關心世界與中國發展。其中教育界(包括政府)在公民教育方面所作的努力不可抹殺。我們希望政府能釋出善意,回應民間的訴求,明確表示「先撤回、後檢討」國教科,好等關心國民教育的不同群體能重開溝通之門。事實上,當國民教育的爭議彷彿正在把原來可能是「怪獸」的家長也站到雞蛋的那一邊時,令他們和校友、同學、老師一起關注孩子們品德、情意教育的發展,這可能是香港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壞事可以變好事,大家加油!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趙家歐洲遊樂團 (V)


中南部篇——駕得樂?
文﹕趙永佳
明報「教得樂」201294


我和老大去了哥登堡期間,老媽租了七人車和老二、老三開始「自駕遊」。她從未在外國開過車,不過英國的道路系統和規範與香港相似(如大迴旋處就是承襲英國),所以膽粗粗頂硬上。我則擔任領航員工作,負責看地圖和聽取衛星導航系統(GPS)指示。

為了省錢(GPS要千多塊港幣租金),GPS由老媽大哥借出,但系統資訊不是最新,我們好幾次吃了苦頭,走到死胡同。而且GPS的英語指示自成一套,我們也花了一點時間來適應。
不過,習慣之後,漸漸發現自駕遊的樂趣。例如即日來回曼城造訪幾個景點,包括上次提及的文德蘭達(Vindolanda)、在列斯附近的國家煤礦博物館(可以深入地下礦洞)、及在伯明翰附近的吉百利巧克力工廠。孩子都讀過Roald Dahl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很期待參觀真的巧克力工廠,這些地方若不開車,是很難去到的。

切斯特一景 -- 典型英式幽默

725離開曼城,開車到中南部。目的地是在倫敦外圍的斯勞(Slough),那裏的旅店比較便宜,又接近老三熱切期待的Legoland,由於車程要3個多小時,我們在中間的古城切斯特(Chester)稍作停留。切斯特和曼切斯特(Manchester)及萊斯特(Leicester)等英國城市的名字由來,都是由羅馬時代的Castra(軍事駐紮地)而來,表示這些城市在羅馬時代都是軍事基地,所以古蹟特別多,當然這也是羅馬史專家老二告訴我們的。

切斯特的羅馬古蹟

到了斯勞,住進了一家連鎖旅館的家庭套房,房間較小,只有兩張牀,老二自告奮勇睡沙發。從斯勞出發,老二和老三先去Legoland,同日我和老大則坐火車前往倫敦的平價潮人聖地Camden Town,走了一天,進一步了解老大的潮流品味。翌日,老大和老二到了新景點《哈利波特》電影廠參觀,但老三就沒有興趣了,唯有開車和他去一家大玩具店參觀。

改變英國種族既有看法

在這裏最大的發現,是英國中南部已完全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餐館酒店附近有清真寺和印度廟,所有前線服務業(火車站、酒店、超市)的從業員幾乎都是有色人種,白人可謂絕無僅有。在一家我們非常喜愛的全國連鎖烤雞店Nandos,由服務員到顧客差不多都是有色人種(我們就解釋說雞對不同宗教如伊斯蘭和印度教都是比較「安全」的食物),這當然改變了他們對英國是白種人國家的既有看法。

我們也適時和孩子(尤其是老大和老二)進行通識教育,例如在切斯特目擊白人青年在遊樂場欺負幾個南亞裔婦女,故意把足球踢向她們。在曼城舅父的店裏,舅父母解釋當地的社會現况,如失業嚴重,那地區的居民大都是靠福利為生,少女懷孕非常普遍,族群關係很緊張,孩子也目睹一群白人青年欺凌附近一家印度餐館,在門外叫囂,並以足球打碎餐館的大玻璃。舅父的店外長期有一班無所事事的青少年聚集,他和這班青年的家長關係不錯,因此並未受到太大滋擾,店外的大玻璃完好無缺,但店後的幾塊小玻璃窗就不能倖免了。

我們於是和孩子解釋,在貧富懸殊、經濟不景、青年失業嚴重下,族群關係緊張是必然結果,但也要他們明白英國族群衝突的階級性,因為衝突雙方往往都是窮人。我們也乘機解釋英國這類社會問題,雖然在香港不算太嚴重,但香港的貧富差距和青年失業問題也是逐漸浮現。 在一些地區,如北區和深水埗,南亞裔的移民也不斷增加,好讓他們將來不會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