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扮教育

 扮教育 

作者: 一瞥 (資深津貼小學教師,埋首工作之餘又抬頭看看各區各校同工好友所行的教育路;愈看愈感受到:乖老師受的傷最重。)


教育現場啟示錄」系列 ()   http://edufrontline.blogspot.hk/

明報「星期日生活」2014112


「老師,下午的專題研習課有甚麼內容?」小傢伙一臉期待,真有點不忍心掃他的興。
「嗯,三個字。」賣個關子拖延時間。
「吁!又是做TSA!」由期待變頹然,是誰挫敗學生的學習動機?
「不是TSA,是做Pre-S-1練習。」
「嗨,還不是一樣!明明說那是專題研習課,怎麼次次都要做練習?」

唉!你們小六生最大的Project是升中呀,要花時間研習研習嘛。當年提出專題研習是「學會學習」的四大關鍵項目(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及運用資訊科技時,可想到有如斯下場?
專題研習是高小學生很好的學習模式,校方也重視,十年前已特意安排五、六年級進行問題為本專題研習,約六名學生成為一小組,每組有一位指導老師,除編排跨班大課及各班科任指導課外,更靈活運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探究研習。只是,還有課餘時間嗎?
「老師,我小息要做TSA小組說話訓練,沒時間做專題了;午膳後可以嗎?」
「噢,午膳後我要負責另一班說話訓練哩。」

全校語文老師都被分派指導三、六年級說話訓練,那有空檔和學生好好探究專題,到時間趕急時便由老師多多指導,學生草草了事。
為了這六個字-TSAPre-S-1(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每間學校都要學生補課,或在課前、課後或周末。學生課前未睡夠,課後又累透,周末更是掃興,如何提高學習效能?惟有出動糖果零食,還容許他們邊做邊吃,稍稍緩和不滿情緒;但,唉,對不起,是為人師者令稚子增加蛀牙及糖尿病機會,罪過罪過。

當然,很多「認真」的同行不會如此「縱容」學生,他們遵從的規條是:校方要求老師操卷,老師不能說不;老師要求學生操卷,學生應要認真。考評局也指示校方發通告,務要家長及老師令學生認真對待評估;這一個從上而下的「認真」,衍生了多少的逼迫及無奈?
TSA題目是考評局的版權,不應向外流出。初期學校悄悄翻印舊卷讓學生在課堂時間練習,教他們如何掌握時間,不敢讓學生把卷子帶回家。推行TSA三、五年後,咦,怎麼親友的子弟拿著TSA舊卷當作功課?學校可以如此明目把試題向外流出嗎?「是呀,他們在學校又做,家課又做,老師都沒好好講解,你教教他吧。」唉,日做夜做,那來時間?完卷後認真講解要多花三倍時間哩。漸漸地,也沒那間學校膽怯不敢翻印了,反正,多的是學校要操練七、八年的舊卷,每年每科三、四份;可憐的樹林,又加快了消失的速度。

為甚麼要做那麼多舊卷?為甚麼要買那麼多補充習作?為甚麼要補課?全都因為別的學校也如此,不能落後於人呀!不然會惹來家長不滿,最要命的是,分區督學向校監直言,TSA成績與派小一學生人數掛鉤,要校董會責成校長提升成績。這帶恐嚇性的要脅,簡直與當初提出TSA是為改善學與教背道而馳!有教育理念的校董會及校長會按學生程度與高官抗衡,可惜那是鳳毛麟角的教育生態;一般而言,校董會誠惶誠恐如領聖旨,再層壓式由校長向教師施壓,以操練提升成績,再不談甚麼培養學習動機了。可笑的是,當教師投訴分區督學鼓吹「教學為評估」,違反了「以評估促進教學」的原則時,洋洋灑灑的官樣文章又否認此等無良手段;這種香港教育領導摧毀教育的情況,何其可悲!
TSA是基本能力評估,據說是比課程範圍還要少一點;可是,現在卻牽著課程教學走。學校的考試模式及評分準則,要模仿TSA;選擇的語文教科書,要似TSA的文章及題型;補充習作的內容,也是TSA常見題目。既要做舊卷,又要買補充,可以減省一種嗎?不行,都是因為,別的學校也如此。因材施教的概念沒落了,變成因比較而施教。

五、六年級面對升中派位,Pre-S-1成績更為重要,較有良心的學校把重點由TSA移向Pre-S-1,但也有「進取」的學校兩者皆不放過,苦了學生、家長和老師。
「評估促進學習」這理念好得很,原意是通過評估了解弱點再進行補救教學。可是,現在學習只為了要通過評估的關卡,卻要賠上學習動機,扭曲了教學文化,製造了下列的教育奇景:
Ø   三、六年級九月未開學八月便要補課,為了十個月後的TSA
Ø   即使按學生程度分了普通班和精英班後,功課也要統一地多和高要求。
Ø   數學科要寫詞語。
Ø   又教課本又教補充,沒時間便在熒幕播出答案齊齊抄,省卻改正時間(這或許合乎四大關鍵項目中的運用資訊科技)。
Ø   校方自編備戰天書,按TSA寫作題型著學生依書背寫,扼殺創意。
Ø   每年除十四篇正常寫作外,加入二十篇TSA寫作練習;每篇寫作老師都要精改,免得考績時被評批改粗疏。雖然花上心力批改,但課堂時間卻不足與學生討論,學生得益實在有限。
Ø   補充習作也要批改並登分,對應方法又是上課時齊齊做以免多做多錯。
Ø   除課業、補充練習和舊卷外,還要各課各單元擬訂不同程度的校本工作紙,那是應付照顧個別差異的要求。
Ø   TSA題型每年愈見複雜刁鑽,工作紙要從新修訂,挑選補充練習要看哪間出版社能緊貼「試」場。
Ø   教科書因應TSA試題出新版本,文章篇幅更長更深,一般水平的學生愈益吃力,提早經歷學習挫敗。
Ø   學生未掌握新知識便要繼續教下一課,囫圇吞棗般學習,欠缺家庭支援的學生是最大受害者。
Ø   補習社不為學生鞏固基礎,改以操卷作招徠。
緊迫的教學時間只能用灌輸式教學,怎能用多樣化活動照顧個別差異?如何進行分組討論、高層次提問、實物操作試驗、角色扮演……?這些令學生樂於學習的活動被束之高閣,只能在被觀課時作個幌子,拍拍照登在校刊或宣傳單張上。
另一個四大關鍵項目「從閱讀中學習」也是被犠牲的環節,閱讀課多被偷走了,改為上課追進度趕考試,學生被埋在功課堆中,不見得有多少人願意閱讀課外書,家長也不贊成子女看「閒書」。可是我們的高官振振有詞,說香港學生閱讀能力比台灣高多了,是香港推廣閱讀成功的證據。任誰也感到香港閱讀風氣薄弱,數據也顯示香港學生閱讀信心排名榜末,那種所謂閱讀能力只是操練應試的副產品而已;當看見我們的下一代不願意閱讀,老師要強迫學生借圖書,我們真的感到自豪嗎?
教育界的高官陶醉在優秀的成績卻又錯誤歸因,漠視不合理的評估對教學的影響;校方沒衡量不同背景的學生需要,只數算人有我更多,以功課量作成績的保證。他們真的不知道現在的狀況嗎?真的認為這是必然的、優良的教育制度嗎?還是他們裝作不知道、在教育?
當我們看見無心向學、或是高分低能的學生時,有何話說?當看見拉著行李箱的過客時,他們不一定是水貨客,可能是披星戴月要把習作搬回家批改的教師。有心教學的老師不忿讓學生照抄答案,不忍學生未學曉又要教下一課,不能教少兩課以免學生考不了試;那,他們可以做甚麼?

        愈有心教學的老師愈心痛。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永遠的星期五

明報「童悅讀」20141月7日

 永遠的星期五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快餐店的一角坐着可愛的女孩和她的父母。整整半小時,母親重複了以下說話大抵有十次:「阿女,你要知道自己的情况,五年級了,你沒有危機感嗎?你不想入Band 1嗎?你再不努力就要下滑至Band 3!你知道Band 3的學校是怎樣的嗎?哥哥五年級時是自動自覺,努力讀書才入到Band 1的。你又不比他聰明,怎麼辦?哥哥現在F.4,已主動要求補習了。看呀,要努力才成功嘛!你究竟明白否……」女孩子一直低下頭沉默回應,只把面前的班每一厘米分割一小口一小口放進口裏。爸爸呢?他也沒有對上嘴,只是不斷替女兒把每一厘米的班塗上牛油。多麼恐怖的氣氛!坐在鄰桌,我也感到那份壓大之巨大。

那個女孩子能撐多久呢?如果有一天她再不能抑壓情緒,會發生什麼事呢?Friday Forever這故事中的男主角Lenny每天也是背着千斤的壓力。壓力源自他的父母,每天一大早Lenny都覺得父母在催促他,監察他的行為。爸爸希望他成為足球員,媽媽希望他是出色的藝術家。但事與願違,Lenny兩者都不通曉,父母和老師於是狠狠地下了定論:「Lenny不肯努力嘗試,是個懶惰的孩子。」

12歲的Lenny與父母關係每况愈下,互不欣賞,言談間也不知不覺地傷害對方。學校成了他發泄負面情緒的好地方,欺負新同學,擾亂課室秩序,拿代課老師開玩笑……儘管這樣發泄,但Lenny並不感到輕鬆,反之,千斤重的壓迫感愈來愈厲害。這個星期五的最後一課,Lenny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失控大叫「但願每天都是星期五!」累透了,回到家便倒頭大睡。

翌日早上,Lenny被鬧鐘叫醒。跟着奇怪的事發生了,為什麼今天發生的事跟昨天一模一樣?今天不是星期六嗎?為什麼時間停留在星期五?Lenny百思不解,但無法逃避。就這樣渾渾沌沌,撩是鬥非地過了無數個相同的星期五。Lenny開始覺得無聊,忽發奇想,不如把每個星期五都變得不同吧。首先,他努力溫習,結果在3天後,測驗拿到全班最高分,被老師誇獎了。最後一次被老師稱讚是什麼時候呢?想一想,已是6年前了,被誇讚的感覺原來是那麼美好的!就這樣,Lenny逐一改變待人處事的態度。縱然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一樣,但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結果就很不一樣了。最後,Lenny逃脫「永遠的星期五」的惡咒,成為脫胎換骨的人。

那早餐女孩何時才可脫胎換骨呢?她的壓力可不少:升學的擔憂,媽媽的喋喋不休,哥哥的成功……新的一年開始了,就應聯合國兒童基金的呼籲,給孩子每天1小時的遊戲時間,還孩子真正的童年吧!

Book Info:
書名:Friday Forever
作者:Annie Dalton
插圖:Brett Hudson

出版:Barrington Stoke Ltd